曾經的銅川因煤而興,是個“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而今的銅川山清水秀、天藍地潔,榮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推窗見綠地、出門進公園,綠色已是銅川大地的主色調。
2018年以來,我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按照“治氣降碳強服務守底線、增水凈土護生態保紅線”的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和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圓滿完成。
今年,在由新華網舉辦的第七屆綠色發展論壇上,銅川榮獲“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高水平的生態保護為銅川全面轉型注入了綠色動力,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成色。
堅持黨政同責,高站位強化大保護
黨委統攬、人大監督、政府主導、政協支持、紀監助力,我市成立了由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了《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系列工作規范和規章制度,明確了區縣屬地管理、部門行業監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職責,頒布實施了《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河道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實行生態環?!包h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全社會關心環保、熱愛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意識不斷增強。
堅持鐵腕治霾,空氣質量大提升
近年來,我市圍繞“四個結構”調整,突出“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措施,狠抓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實施秋冬季大氣區域聯防聯控和夏季臭氧百日攻堅,不斷促進空氣質量提升。嚴格限制“兩高”項目,大力發展新型產業集群,狠抓傳統產業補鏈強鏈,大力推動產能壓減,壓減水泥25萬噸、電解鋁16萬噸、煤炭90萬噸,整治“散亂污”企業130家;積極實施燃煤總量削減,拆改燃煤鍋爐182臺,散煤治理清潔能源替代12.69萬戶;實施柴油貨車治理攻堅行動,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5915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年綠化面積15萬畝以上。
2018年以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12月3日,全市優良天264天,位列關中七市區第二,PM2.5濃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1%,PM2.5濃度為關中七市區第一。
堅持系統治理,水環境質量大改善
緊緊圍繞岔口斷面水質提升目標,我市投資12.65億元實施了“漆水河水環境治理項目”,完成南、北市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漆水河污水管網改造和新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等工程,重點區域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正在加緊推進;落實“河湖長制”,開展漆水河河道清淤整治,實行河道分段包抓機制和駐點監管機制,常態化巡查河道,集中整治排污口64個,清淤疏浚河道32公里,全面消除了城市黑臭水體,漆水河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并順利通過國家示范驗收;協調桃曲坡水庫管理單位向沮河河道補充生態基流3100萬立方米,撥付生態基流補償資金800萬元,有效提升了河道水生態功能;劃定調整城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4個、“千噸萬人”及鄉鎮(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54個,全市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堅持源頭管控,土壤環境大治理
2018年以來,岔口國考斷面連續達到地表水Ⅴ類考核標準,2021年1-11月岔口斷面水質提升至地表水Ⅲ類標準,優于“十四五”國考目標(Ⅴ類)2個類別,達到了地表水良好等級,今年前三季度水質同比改善38.81%,在全國339個地市中位居第二。
我市嚴格落實“土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及新固廢法,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聯合調度會議、耕地占用稅部門協作和信息交換共享、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聯動執法等機制制度;強化工業企業源頭防治,督促6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落實隱患排查、自行監測等法定義務,規范化管理固危廢產生及經營企業181家,嚴格企業固危廢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管控和信息化追溯;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89%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化肥施用折純量、農藥用量分別較2016年減少0.88%和15.17%,農膜回收率達82%以上;抓好生活污染源頭防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村達328個。全市無受污染耕地,耕地全部為優先保護類,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
堅持自然修復,生態環境大變化
深入推進渭北“旱腰帶”治理,我市按照生產礦山企業治理抓監管、促規范,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抓引導、出實效的工作思路,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實施資源枯竭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籌措社會資本實施區域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實施綠色礦山建設,恢復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面積3592畝、生產礦山恢復治理面積2805畝。冀東水泥銅川有限公司寶鑒山礦山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崔家溝煤礦地質環境治理變難點為亮點,三道橋非煤礦山生態恢復重披綠裝,秀房溝生態治理成為樣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獲國考優秀格次,宜君縣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堅持示范帶動,治理能力大提高
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試點區、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全國重點流域“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市、全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銅川搶抓機遇,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全方位構建環境監測、網格化監控、生態環境大數據、智慧環保監管體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銅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了生態環境數據的匯聚與共享;“一市一策”團隊精準指導,大數據平臺綜合指揮調度,網格化監管“紅旗模式”在全省推廣;自動監測監控覆蓋市區鎮辦并進一步拓展,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航、移動執法延伸了執法觸角,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